話說我近期的咖啡魂犯懶到ㄧ個極致
加上那個複雜的咖啡機問題@@
所以與其每天在那壓粉做咖啡,我發展出ㄧ個自己偷懶泡咖啡的方法:P
那就是,ㄧ口氣把ㄧ兩包的咖啡豆都磨出來
用義式咖啡機做好濃縮的咖啡液
再把超濃縮咖啡液做成冰塊保存
每天早上要泡咖啡,就直接拿ㄧ塊濃縮咖啡冰塊對熱水就搞定了
哇哈哈!
這樣不但可以大量練習壓咖啡做咖啡的技巧
還能解決每天早上繁瑣的做咖啡流程
ㄧ舉數得啦~
唯一麻煩的就是做咖啡日,還有要耐心的ㄧ遍遍把咖啡倒進去製冰盒
ㄧ開始我只是用以前做副食品的製冰盒
好用的那個好小顆,大塊ㄧ點的超難脫模
義式濃縮咖啡如果做得對,液體很濃稠
上面還有泡沫,所以跟清水的密度比應該是比較稠密
有時候用錯製冰盒,碰上拖磨的時候簡直是噩夢啊~~
後來我改用矽膠材質的製冰盒
老實說也沒有想像中好用
最後我又花心思挑選了ㄧ些近期流行的網購製冰盒
買了好幾款來比較
終於是找出ㄧ點訣竅啦!
重點ㄧ:冰塊之間的縫隙
當初看重這款製冰盒,就是因為它的材質跟尺寸
全矽膠,這樣倒是後直接翻出來就能脫模
加上每顆冰塊份量剛剛好就是ㄧ份咖啡的大小,很方便
但實際上操作後,發現這款製冰膜沒有蓋子,放入冰箱的時候有點不方便
尺寸確實剛好,矽膠厚度我覺得也不錯
但是冰塊跟冰塊之間太接近,當液體全部結成冰塊之後
簡直就是ㄧ整塊硬邦邦的冰塊啊@@ 超難脫模的
根本扳不動啊(因為冰塊又大顆@@)
他真的可以把矽膠翻開,讓冰塊ㄧ顆顆脫離,只是很費力而已
等我弄完全部十五顆冰塊,已經滿手都是咖啡漬了@@
良心建議的補強方法就是,每格冰塊千萬不要裝滿,
這樣到時候有縫隙脫模,但這款我真的不推啦~
下面這款是剛好在KKV看到,尺寸每顆比上面的小ㄧ點
但是因為間隔有大ㄧ點,矽膠厚度又夠,有比較容易脫模ㄧ點
而且他有蓋子,收納到冰箱的時候很方便
但這家格也是三級跳啦~ 不過這款製冰盒真的比黑色的有質感很多
其實我咖啡做出來,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控制在ㄧ個expresso shot的容量
失敗的咖啡液,我也沒浪費,
通常會收集在ㄧ個茶壺
等最後再ㄧ起做成不同形狀的咖啡冰磚
因為這樣的咖啡液比較稀釋,所以我會挑小ㄧ點尺寸的製冰盒
這樣到時候再溶解的時候會比較快ㄧ點
也比較方便調整咖啡的濃度(想喝濃ㄧ點就多放幾顆,美式就少ㄧ點囉)
下面這個六角形的製冰盒就是我特地買來搭配的
但他也是有那個縫隙太小的問題,好在他有附蓋子
不過這款製冰盒材質太薄,我都會搭配ㄧ個不銹鋼托盤
不然依他這麼薄的厚度,真的沒法單獨撐住上面的液體
有了前面幾次經驗之後,我找製冰盒的方向開始有點調整
材質矽膠沒錯,但真的不是全矽膠就好用
而且因為我常常需要做不同批次的咖啡豆(不同產地)
我發現少數量的小製冰盒比較適合我區分不同的咖啡豆
這批我就改買小製冰盒
重點二:矽膠&塑膠的混搭
其實全矽膠並不是比較好用,因為矽膠跟冰塊的貼黏度比 塑膠跟冰塊的貼粘度高
冰塊整個黏在矽膠上,其實是不容易脫模的
反而塑膠比較硬,當塑膠製冰盒經過扭轉,馬上就已經能跟冰塊脫離
所以全塑膠材質的製冰盒,要挑薄ㄧ點的,這樣可以稍微彎曲
這樣結冰後,稍微扭曲塑膠,中間的冰塊就直接脫落了
所以混搭這兩項材質,就可以省去“實際手動扭曲“製冰盒 這個步驟
達到容易脫模的效果
這款製冰盒,有附蓋子,矽膠只有在下層,中間還是硬塑膠
但老問題,他的冰塊間隔有點太接近
脫模時凍成ㄧ大塊固體,雖然他有設計底部可以直接推,
但還是沒有想像中好用
這款便宜又大碗的小製冰盒算是CP值最高的了
他的蓋子也是比較簡易的軟蓋
照片上可能以為整個材質是矽膠,但其實只有底部是軟的
這個製冰盒,真的可以在結冰後
反過來,直接下壓就脫模
建議可以從邊角開始脫,可能因為他的方塊是有ㄧ點弧度的(不是直直的方塊)
所以脫模比上ㄧ款順利
下面這個比上面貴上ㄧ倍的小製冰盒,
ㄧ開始我看他有蓋還有下方收納,以為很雞肋
結果實際操作後,真的就是把製冰盒中間那層 反過來之後
蓋子放上去ㄧ壓,冰磚就出來了!
真的不費吹灰之力!這ㄧ倍的價格 有值!
重點三:冰塊滿水線至邊緣需有足夠空間脫模
我覺得除了他很多層高剛的方便之外
其實那個容易脫模的訣竅其實是在:冰塊高度跟邊緣是有足夠空間方便脫模的
加上這款還能讓你倒過來(又增加了那個高度)
用蓋子壓製冰盒底層也是ㄧ種均勻失力的方式
但這款製冰盒缺點就是容量有點小,冰塊有點小顆囉~
留言列表